週日(11/2)在誠品書局閒逛,偶在新書區看到了「貨幣戰爭」乙書,作者為中國之宋鴻兵,其曾任職於美國房利美(Fannie Mae)及房地美(Freddie Mac)之高級諮詢顧問,由於二房危機與次貸風暴息息相關,因此翻看目錄時,看到了「2008世界金融危機的根源」乙節,而買下了本書。

推薦序作者是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所撰作,其表明中國學者對於金融方面之研究,概以「陰謀論」為主軸分析,但本書對於貨幣之描述又可供世人深思,當我們「問世間錢為何物?」時,卻有經常「直叫人生死相許」,而海耶克(F. A. Hayek)經濟學大師也說:「貨幣,或者說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金錢,是所有事物當中最難理解的東西」,是以「貨幣」為啥?更令有心追求財富的人著迷。

本書以金融為脈,交錯穿插於近二百年世界經濟、政治、社會乃至戰爭中之事件,均與金融,尤其是國際金融聯繫起來,而且破譯金融資本家財富密碼,使一本通俗性的金融史書,卻是頗富欣賞價值,尤其論述近二百年來的重大戰爭,如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越戰結束,中東石油危機,以及美國諸多總統被暗殺,均被歸結與國際銀行家爭奪「貨幣發行權」的陰謀策劃所致,讀來令人真所謂中國學者的陰謀論又發酵了。

此外,本書對於Fed(美國聯準會)、IMF(國際貨幣基金)、世銀等金融組織,持有負面評價,但此一論述卻又與傅立曼(M. Friedman)經濟大師之大肆批評Fed以及急呼IMF應功成身退不謀而合。此外,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對IMF、世銀嚴加批評,又與作者看法相符。但作者卻非常擁護政府控管貨幣,並抱持正面之看法,而與海耶克教授對政府壟斷貨幣弊害之愷切批評,立場互異,或許對各種金融組織之不同看法可供讀者引發啟發力亦未可知也。

書中說當今世界最大富豪並非比爾.蓋茲,而是出生於1744年普魯士(今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人梅耶.羅斯柴爾徳的後代宗族,總計財富約50兆美元。梅耶的五個小孩在18世紀分別掌控普魯士(法蘭克福)、奧地利(維也納)、義大利(那不勒斯)、法蘭西(巴黎)與英格蘭(倫敦)的銀行,並為第一個國際銀行集團。羅斯柴爾徳(Rorhschild)家族以政治關係協助其掌握當時及到目前主要先進工業國家的銀行主導權,也包含英格蘭銀行與美國之Fed,到19世紀中葉,英、法、徳、奧、義等歐洲國貨幣發行權均落入該家族控制之中,「神聖的君權被神聖的金錢所取代」,而大西洋彼岸的新興獨立國家—美國也在南北戰爭後落入該家族掌控貨幣發行權。

總之,本書可當金融史小說看待,但卻不失歷史之嚴肅性,茲摘錄書中若干警語供有興趣研究國際金融之同好們,尤其是Banktwo的山友們聊供閒暇一瞥。

‧海耶克:「沒有貨幣,延續的自由合作秩序就無法運行;但是貨幣幾乎自始就遭到政府無恥的摧殘,以致它竟然變成延續的人類合作秩序當中,干擾各種自動調適過程中的主要亂源。」
‧「信用」貨幣更失序,各國政府對貨幣的管控更不如人意,國際熱錢的規模愈見龐大,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的力量依然強大,而各類基金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各類貨幣令人眼花繚亂。貨幣是「商品」已是理所當然,投機炒作司空見慣,貨幣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的可能性愈見升高,現代人有如生活在空氣愈漸稀薄的環境中,「信用貨幣」缺乏信用已是鮮活寫照。

‧海耶:「在一起祈禱的家庭將凝聚在一起。」

‧湯瑪斯.傑佛遜的警世名言:「如果美國人民最終讓私有銀行控制了國家的貨幣發行,那麼這些銀行將先是透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的財產。」 ‧與羅斯柴爾徳家族有著極深淵源的德國首相俾斯麥說的透徹:「毫無疑問,將美國分裂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定好了的。」

‧國際銀行家另一個賺大錢的手段就是製造經濟衰退。首先是擴大信貸,將泡沫吹起來,等人民的財富大量投入投資狂潮後再猛抽銀根,製造經濟衰退與資產暴跌。當優質資產價格暴跌至正常價格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時,他們再出手以超級低廉的價格收購。

‧「剪羊毛」是銀行家圈子裡的一個專用術語,意思是利用經濟繁榮和衰退的過程所創造出的機會,以正常價格的幾分之ㄧ擁有他人的財產。

‧密爾頓.傅立曼(M. Fredman):「美聯儲(Fed)從1929年到1933年緊縮貨幣流通量達三分之一,註定會造成大衰退。」

‧1933年11月24日紐約時報報導一本名為『西德尼.沃伯格』(Sidney Warbur)的小冊子。這本神秘的小冊子揭露了美英兩國的銀行家族資助和扶持希特勒掌權的祕史。據該書記載,1929年前後,華爾街通過道威斯計畫(Dawes Plan)和楊格計畫來幫助德國償還戰爭賠償。從1924年到1931年華爾街透過這兩個計畫,總共向德國提供了1,380億馬克的貸款,而德國在此期間總共僅支付了8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對德國的貸款實際上是透過在華爾街銷售德國債券募集公眾資金而來,摩根和沃伯格家族在其中得到了豐厚的利潤。

‧邱吉爾:「發動戰爭遠比結束戰爭要困難得多。」

‧拿破崙:「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四帖良藥」,即國家核心資產私有化、資本市場自由化、基本生活要素市場化和自由貿易國際化,大部分國家喝下這幾帖藥後非死即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只有在債務國簽署了一系列「特別條款」之後才能得到,這些條款包括:削減政府開支、提高稅收、貨幣貶值。然後債務被重新延展,發展中國家還需要支付一筆「服務費」給國際銀行家,並被記入債務的本金中。

‧中國金融開放風險問題:外資銀行參股控股的風險、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監管風險、利率市場化的風險、證券市場波動風險、外匯存底貶值風險、房地產貸款市場風險、資本帳戶開放風險、人民幣升值風險、國有銀行內控缺失風險、金融衍生商品市場風險、巴塞爾協議的衝擊風險。
‧外國銀行勢力還將透過投資來控制中國的電信、石油、交通、航太、軍工等國有壟斷行業。外資銀行一旦成為中國國有壟斷行業的主要資金提供者,它們將掌握這些中國的「核心資產」的命脈。

‧凱恩斯:「透過連續的通貨膨脹,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通貨膨脹將產生兩大重要後果,一是貨幣購買力下降,二是財富重新分配。

‧1970年由美國吉利美(Ginnie Mae)首創的世界第一個房貸抵押債券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他們將條件非常接近的許多房貸債務集成在一起打包,然後製成標準的憑證,再將這些有房貸債務作為抵押的憑證賣給投資人,債務利息收入與債務風險也同時「傳遞」(Pass-throughs)給投資人。

‧資產抵押債券(ABS, Asset Backed Securities)所謂的資產可以包括:信用卡應收帳款、汽車貸款、學生貸款、商業貸款、汽車飛機廠房、商鋪租金收入,甚至是專利或圖書版權的未來收入等等。

‧華爾街有句名言:「如果有未來的現金流,就把它做成證券。」

...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