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以來所謂「庶民經濟」乙詞似乎很多人在詢問到底真正的意涵是什麼?一般而言,目前國際間可供比較的經濟指標例如GNP、GDP、CPI或失業率等均可掌握當前實際經濟情況,何以又須為庶民經濟再訂出另一個指標呢?

想來也許有兩大理由。其一基期若為2010年1月,往後每月指數可以漸漸往上增長,代表人民對經濟的感受越來越好,但如果庶民經濟指數上升,而失業率又下降時,如何自我解釋呢?然而實際狀況又可能如此,因為庶民經濟編製內容到底要採取那些指標,我們也不知道,只好等到編製出來後再來討論了。

其二台灣先編庶民經濟指標,但其他國家無此指標,則不能作國際比較,台灣自家使用自爽而已。其實用痛苦指標【失業率+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即可展現庶民生活到底快樂與否。假定今年CPI為2%,失業率為7%,則痛苦指標為9%,而假設去年CPI為0.5%,失業率為4%,兩者合計為4.5%,那麼今年庶民生活即比去年痛苦不滿意。為何不用痛苦指標表達一般人民的生活狀況而須另提所謂庶民經濟指標呢?難道在標新立異而已。

一般而言,與老百姓有關之生活項目包含食、衣、住、行、育、樂、就業情況、薪資水準等項因素,這十幾年來「食」、「衣」、「行」的價格大約比較穩定,但「住」則都市地區房價直漲,人民痛苦不滿一定增加,至於「育」這部份,學雜費不因不景氣而停漲,每到註冊期多少父母為小孩的學費而苦,看看就學貸款的猛增就知道人民的痛苦了。

另外「樂」的部份,當薪資多年來不漲之情況下,又碰到裁員、工廠外移,貿易公司關門等原因,內需緊縮現象非常明顯,例如KTV的好景已過,就可注意到「樂」也不易增長了,因此編製庶民經濟的指標,不如看看實際失業率(包含隱藏性失業)、就業人數增加率(含製造業與非製造業,或者可再細分)以及人民最關心的薪資增加率(或金額)。

如果台灣GNP不長進,對外貿易不成長,薪資水準在通貨膨脹之威脅下,都不長進的奄奄一息的情況下,人民生活困苦的日子可能會更加持續下去了。目前剛畢業的大學生每月薪資據說約22,000~23,000,但十年前卻為28,000元左右,十年來薪資不進反退,人民生活焉能幸福快樂,或許編製庶民經濟指標只給社會多一些口水戰而已,實際功能或效果恐怕還待觀察吧!

對執政者而言,如何創造一個優良可供競爭的經濟環境,才是吸引投資的優先條件,回復根本問題,老老實實的做好經濟發展的紮根工作,提高行政部門效率,最重要的是心存台灣,好好照顧這一塊生我育我的土地,付出真愛,才是最關鍵的要素。至於妝點門面的東西,不要也罷!

(註:2009.10.12工商時報報載于國欽撰作之文章,其稱以2007年而言,台灣的GDP成長6.03%,但工資僅成長1.77%,…,以2007年而言,GDP分配到受雇人員報酬的比率降至44.5%,已低於1998年的48.4%,GDP分配到企業盈餘的比例同一期間卻由33.9%升到36.9%,…,只有企業大股東及分紅者,才能嘗到成長的喜悅)。

二、記得大約一年前,當家族到南部旅行時,小女曾經對我說:「飯店的設備與佈置應符合單身者的感受,例如枕頭只能放一個。」這句話代表小女對社會趨勢發展的敏感度過強。在今(2009)年9月14日出版的「今周刊」上,編輯報告中寫出了「一個人的吐司」並且說明便利商店架上商品的組合看出社會上的單身趨勢益為明顯。

同時報告中也表示目前全台單身人口高達425萬人,竟佔全部人口的18.5%,假如推定原因可能一半以上都在適婚年齡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時間蹉跎就失去了機會,當然也有人抱持單身主義,一個人幸福過活,也有離婚後恢復單身,目前離婚人口高達120萬人。單身而沒有伴侶可能在生活上會較寂寞,或較沒有安全感,當然如果自己安排生活秩序,迎向財富自由、心靈充實卻也能安穩快樂生活。

在經濟社會上,如果順應單身人口的成長趨勢,規劃商業模式或商品包裝、質量等配合單身生活需要者,切實應好好規劃,因為30歲以上425萬的未婚人口,這個市場商機,其實蠻誘人的。在商業經營上,「創意行銷」或許也該出鞘了。假如在網路事業上能夠依循社會發展趨勢,尋找對單身人口的生活需求(包括產品與服務),並且滿足他(她)們的心理需要與尊嚴,或許是可嘗試的。

同樣道理,對金融服務業來說,針對單身人口的理財投資與一般雙薪者似乎又不同,對單身者而言,如何維護老年退休生活絕不只是目前的單純思維而已,對行銷企劃人員也許更具挑戰。這個議題,值得金融業者共同思考,以滿足單身人口的投資需求。

三、在9月份的「商周」雜誌上看到債券天王葛洛斯(Willian H. Gross)所創辦的PIMCO(他兼任投資長)對當前世界經濟的預期,當中主要有五個看法,在這裡描述一下,讓Banktwo 山友們參考。

(一)全球政策利率(指央行重貼現率)將長期維持於低點。若是如此,代表世界經濟不太可能於短期(一年)內回甦,因為先進國家先前因金融海嘯大量注資於金融市場,導致全球資金氾濫,但景氣一時又難以復甦,因之政策上又不可能回收過量流動性,所以資金供過於求,當然利率反轉走高尚有困難,而這也是全球股市回溫的一大助力。因此應該時時關注先進國家的「退市策略」(exit strategy)。

(二)先進國家銀行管理當局推行量化寬鬆,定期融資與財政刺激措施的力量與持續時間將左右美國及全球許多資產規劃的未來投資報酬率。此一論點表示當央行改變貨幣政策之前,因全球利率走低,仍為投資債券之天堂,反之一旦利率反轉回升,就會使投資債券受損,因此應注意美國FED的量化貨幣政策走向,其對全球利率走勢一定有左右力量。

(三)投資者應繼續為政府之各種政策預作準備,利用政府提供之融資及(或)擔保。注意政府公共注資的數額及方式可幫助投資者做好資產標的選擇,因為投資的安全性與政府政策有關也。例如今年中國大手筆砸錢推動基礎建設,「鐵公基概念基金」(鐵路、公路、基建)有利可圖。

(四)亞洲以及與亞洲變動相關之經濟體,如巴西、澳洲將主導未來之全球經濟成長。所謂金磚四國,一般學者仍看好中國、印度與巴西,而與亞洲出口有關之原物料採購,又與巴西、澳洲等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有密切相關,因此全球經濟復甦的火車頭幾乎一致看好中國經濟的持續成長,以帶動全球景氣復甦。然而中國出口的最終消費地點都在美國、歐盟與日本,這三個經濟地區如果內需不能回復成長,則中國製成品將銷往何方?弔詭的事情發生了,到底是消費重要?還是生產重要?又是「雞」與「蛋」的問題了。

(五)美元長期而言傾向貶值。這是學界一般的看法,然而不要忘了,全球關鍵通貨也只有美元有此魅力,假如全球地區性災難發生,所謂避難通貨又非美元莫屬,當然大家看到美國雙赤字嚴重,對美元幣值的回升走勢有壓抑作用,然而一旦貿易赤字因內需減降而下降或財政赤字因收回金融海嘯後之大量注資而減輕,或財政收入因公共支出減少而略有好轉等,則美元幣值難道會長期貶落嗎?況且維持美元強勢對美國國家利益絕對有利,所以如果國人長期看貶美元者,更要注意台灣經濟的長遠發展潛力與實力,否則一旦新台幣貶值,相對而言,國人持有部份美元或許更能保值(當然這是排除歐元、日幣、人民幣等通貨之前提下而論的)

2009.9.28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taiwan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