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雖然一個人: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好友對我說,他的妻子在一次旅途中忽然對他說:「你退休以後依然南北奔波工作忙碌,對我來講那些都沒有意義,而且小孩長大後,也都各自成家,當你外出時,我依然獨守客廳,看看電視、書報打發時間,默默等待你的歸來,這種日子好像不是一個超過65歲的人應該有的待遇,所以從今以後,在你依然上班的日子裡,我要過我自己的生活。」友人的話,聽來很震撼!老後生活對我家庭來講,似乎也正發生輕微地震中,如果沒有紓壓,也許也會如同友人的遭遇直接收到震撼炸彈。此時心中想到的是如何「獨處」?

前些日子心情苦悶時,F銀同事在我的電子信箱中放入了江蕙新歌,同時有一則動畫,題目是:「有一種感動,叫做守口如瓶。」動漫描述在夫妻互動中,體貼、關懷、尊重、情誼的綜合表現,也許就是明知事情的來由,但讓它保持一份神秘感,以祝福的方式,從不言詞傷害,做到真正的相互體諒或許是一種人生學習,而動漫中的守口如瓶,真的令人感動。用此動漫與友人之妻直接表述,當然對接受勸告者而言,心理與精神是舒坦的。因為留給對方空間,體貼對方的學習經歷以及職場經歷,社會人脈交往等關係,在不口出惡言的互動下,相互尊重,並使空間餘地成為可能,或許是相敬如賓的體現與真誠心意吧。此時心中想到的也是被指責時如何「獨處」?

還記得小時候在家鄉曾經聽聞長輩談及婆媳間相處之故事,依稀記得長輩們曾說:「裝聾作啞方為主家翁」在兩個不同生活環境長大的人相互結合後,也許意見會有衝突,此時身為仲介者最好是不介入為原則,因為他(她)們自然會找到解決的出口,如果強行介入反而讓學習這門課程必須一再重修,最後反而使相互諒解的經驗,必須延後收效,對人生歷練而言是不良效果。此時心中想到的是自己「獨處」時對家人該有的交代。

自從今夏以來幾乎每個晚上都在公園、捷運地下街等地健走散步,舉目所見有人孤坐於公園涼亭,有人獨自慢走在地下街或坐著觀看行人的動靜,這些老人家默默的坐著、走著,他(她)們在尋找已逝的人生亮點,或許也在尋覓短暫或者限制性時間的友誼,不過成功機率似乎也不高,因為幾個月以來似乎沒有看到有哪些老人膽敢主動嘗試身手重溫年少的夢。老後是孤寂的,但老後並不一定會是寂寞難耐,最重要的是老後之前有一群知交好友,可以共同陪伴看花賞月品茗聊天。此時心中在想的是當我真正退休以後如何選擇時間「獨處」,不受打擾的享受孤單一個人的環境裡,想想人生,想想世界人間。

二、    獨處並不孤獨:

如何獨處?或許是一門人生必學的課程。有人說含飴弄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目前我們並非身處農村時代,在小家庭林立,雙薪生活的情況下,三代同堂的住屋幾乎是平常百姓的奢望。有一位親戚在退休後,幾乎每天準時到中央圖書館報到,消磨時間也增裕知識,同時也使腦筋活動不易得到健忘症或癡呆症,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夫人似乎也沒有怨言,夫妻真的相敬如賓,但這種神仙組合難尋也。也許真正獨立自己的女性或者性格不黏貼人的人較可能依循自己的生活方式,快樂的度日。當然也有退休者依各自的興趣,夫妻並不同道,但可各自參加有興趣之活動,而維持一個正常健全的家庭,想來也真羨慕有智慧者的選擇。還有人利用以往職場經驗充當企業顧問或公司董監事,依然扮演著公司治理的重責大任,但夫妻間卻也和樂融融,其因或在於一方的無私、獨立、寬和的個性使然。所以真要一個人獨處,內心又不孤獨,主要的是個人性格的堅忍性吧!在社交場合裡有男有女,就會有風雨霜雪,在老後人間社會各個都是人生歷練豐富的老者,裝聾作啞、守口如瓶,在不傷害彼此情感的前提下,也許就是人生的初始期待吧!年少氣盛或青壯豪邁,都有情感火煉的痕跡,老後回憶往昔也只能空嘆歲月流淌急如流星而已。

在登山時,友人會說:「遲早我們都會退休,退後之生活起居與社會活動,當然不可能完全跟在職場時完全相同,因此應該在退休前先安排退休後的老後生活方式。」但是規畫老後生活也不可能完全將夫妻綁在一起,因為樂趣不同,身體狀況互異,白首偕老是指感情如初始幸福,但並不一定非完全共同參與任何老後活動吧!否則不喜登山健行者,不願意參與熱門音樂者,硬是綁在一起參加反而讓一方更為困擾。所以體諒對方,尊重彼此應是該有的修養。至於退後生活安排可能不外擁有自己的學習或專業興趣,健身活動,旅遊休閒活動乃至社會志工或參與財經、政治、社會等智庫之研究課題,總之須讓自己不因退休而萎靡或大幅減縮社交活動,否則身體與意志將可能於短暫時間內消失殆盡。

不過,在老後之前有時仍須排除一切困難,讓自己擁有思想的空間,因此在煩躁中淨空環境期使自己有個獨立思考空間,冷靜的思索當前社會發展現象並且作為輿談之話題,也就是經由思維訓練,讓自已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解決問題之能力,不因退休而喪失。當然有人會問如此淨空環境與擁有獨立思考空間,對一個待退之人有何作用?其實人類不因退休而免除對社會進步的思考,否則五千年來世界史中七、八十歲尚能獨撐或左右國家、民族發展的老壯人士如何產生呢?我個人期許自己在老後能夠擁有一個不受任何干擾的一個人獨處的空間,她是喜悅的環境,在這空間裡我可以天馬行空的思維,也可以好好靜下心來閱讀喜好的書,歡喜的音樂,甚至獨自一人倘佯在森林中聽蟲鳴鳥叫,看日出月落,山泉流水,在不受干擾與牽絆的環境裡可以回憶小時候與父親相處的日子,回想阿嬤訴說戊戌年大洪水家族遷移的故事,以及母親在父親逝世後獨自掌家族事業且更發揚光大的過往歷經,或許再重溫放置在溫泉小屋中的200多本台灣史相關書籍,緬懷228事件,白色恐怖的歷史,以及父親一再交代不能參與政治的遺訓等等,時間也許不多,但對我而言,在不受干擾的環境裡,卻有太多要做而且不能短時間做妥的事情,也許能力所及再提筆寫寫感想,這些事情或許會被認為無聊,或者在光陰末端何不快樂的揮霍精力,然而就因興趣使然不得不為之。還記得在40歲左右時,因長期研究台灣總體經濟而思索如果撰寫台灣貿易史或台灣金融史定能讓自己在老後生活更為豐足,然而實際狀況卻不容易為之,光是資料收集可能就會消耗過度的精力而不能有所作為了。總之,擁有一個不受干擾的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多麼的嚮往。當然也有人說不能太忙碌,應是留個獨處時間與空間,讓想像力飛奔騰發,也許經由對事物之微小差異而能有更具效益的創意力。當然這對年壯一輩較有吸引力,對老後一輩可能精神不濟或想像力中輟而無能再創微差力的果實了。

期盼老後縱然只有一個人,不論有無婚姻關係,一個人也並不孤獨,因為獨處可以發揮很多想像力的空間,也許對意志力的堅持更有助益,由是獨處並不孤獨,空間、人世間就在心中。

此時,在書房裡腦筋忽然想及1964年父親在南投望鄉山滑落山谷受傷,頭紮紗布在黃昏之際走入家門的畫面,他是獨自一人到望鄉山的丹大林區採購檜木,因體力不支(行前身體狀況已差)而跌落山谷,幸好被一顆大樹樹根挾住,否則萬丈深淵如何安全歸來?還記得回家後,父親第一句話就是「幸好回家了!」此時在父親心中在丹大林區雖是獨處,但不孤獨,因為父親說:「想到小孩、妻子再痛苦也會安全回來。」所以獨處是一個意象而已,真正的力量在於獨處但不孤獨,因為心中有愛,就有生命,對家的愛,可以支持自己堅忍不墬。

因在書房獨處,振筆疾書也是一種快樂,心中有愛,並不孤獨,臨睡前,再一次看看本文,也許睡意來了,感覺的是「不知所云」…。

                                                                                                                                            2010.10.23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