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不是計劃內的行程

2014•07•08•晚間到07•10•赴廈門公幹,閒暇之餘到隔鄰泉州一遊,這是一個原先沒有計劃的行程。原本想去鼓浪嶼,但天熱氣溫高達36度,又逢暑假遊客一定暴滿,因此臨時決定赴泉州一遊。但是只有短暫的五個小時,扣除泉廈來回車程,在泉州的時間只約二個小時而已,因此只就廈門同事提供的泉州市12景中選擇天后宮、開元寺與洛陽橋三處,來趟尋根之旅。
應是3、4百年前,先祖由泉州晉江東石鎮東埕村渡黑水溝,墾荒於彰化二林代馬,而在1898年日治明治31年8月6日鐵颱來襲暴發了「戊戌年大水災」,濁水溪洪流泛濫成災,代馬附近十幾個庄頭被沖毀田園,祖父帶著祖母且懷著先父身孕遷移到鹿港,並棄農就商,由唐山泉州進口陶瓷器販售,商圈東擴至溪湖、員林、北斗一帶。百年前的移民史,在孩童時聽聞祖母口中的「戊戌年做大水」,到先父在鹿港菜市仔玉珍齎西邊說:「當時的帆船就停靠在目前菜市仔的海邊碼頭」,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如今由菜市仔到海岸邊何止2公里,海埔新生地上早已蓋滿了住宅大樓,當時的烏魚寮,是舟捕烏魚的停泊地,如今是電信局所在地,1百多年前可是小漁港呢!
這次泉州之行,可是第一次踏上先祖祖居之地,尋根也罷,訪古也罷,或許會找出某些現在依然存在鹿港的特有景像,例如泉州口音的閩南話、寺廟建築格局、民居街屋建設的九曲巷道、海產和小吃,紅磚建築和石板道路等,而在泉州參訪時真的看到了這些熟悉的景像,先民模仿祖居地的景象複製在移居地的鹿港,因此鹿港新祖宮右前方尚有稱為「泉州街」的道路,移情作用著實令人感動。想到英國的約克,美國的紐約,不也是一種移情現象嗎?

二•在廈門思故鄉

白鶴飛翔跨越了中央山胍,孤寂的飛著
東南氣旋直衝狂風直撲衝向九州
還好沒有拐個彎,否則,故鄉會哭泣
越過了黑水溝
千帆海葬萬千寂靜,移民的心不甘
萬家燈火中登上了思明小島
也曾經是鄭森反清復明的基地
但又是施琅攻台的出海港
回鄉了又能怎樣?都已經是好幾百年的鄉里了
湖濱路,湖岸邊,繁華地
凱賓斯基,𨚫是孤獨的夜
心想踏遍神州尋覓千年的愛
回眸含笑,相思千萬年
又憶小樽白樺樹下的偶遇
今夜廈門卻是一片寂莫
蘇州、廈門、成都、長沙、西安•••
拓點再拓點,由沿海到西北內陸
什麼時候才是終點
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不會寂寞,不會孤獨
既便插旗九州大地,鑄造九個萬斤大鼎
周王朝的洛邑,不也曾被黄河淹沒了幾次
如今鑄鼎安在?
想厝的心情,或是為愛癡狂
故鄉的地圖,或許在千百萬思潮之外
只是一處風景,一個景觀
像似走在世界各個城巿一般
今夜又是冷漠,猶是孤寂。

三•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位處城南晉江之濱
始建於宋代,公元1196年,距今818年
奉祀媽祖,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御書匾額「神昭海表」高懸殿中
走入天后宮觀其建築格局,原來與鹿港龍山寺的建築佈局一模一樣
中軸線上為山門、戲台、天后正殿、寢殿、梳妝樓等主體建築依次排列
中軸兩側為東西闕,鍾鼓樓,東西廊軒,涼亭
山門戲台在1993年由鹿港天后宮捐資人民幣8萬元重建,並立碑誌記
說是移清代晉江縣學橫星門為山門
但戲台藻井卻沒鹿港龍山寺的華麗壯觀
正殿前石板舖設的廟埕,左右各植有高大鉅樹,亦與鹿港龍山寺相同
正殿中門高懸鹿港天后宮捐贈的匾額,上書「水德揚靈」
殿內也有鹿港天后宮捐置匾額「海邦砥柱」
廟埕左右東西厥建築,所謂秦宮漢闕正是顕現天后之尊
天后正殿明清木構建築至今依舊保存良好
殿頂九脊重擔四面落水的歇山式,屋脊裝飾華麗
體現象徵了吉祥如意慶賀長壽
山門外為原來的泉州城門遺跡
前方則是建築格局依循九曲巷兩側佈罝的民屋
走入街巷,買了綠豆餅體會了家鄉味
前方紅磚牆壁上還繪有「鹿港商會遺址」
李贄(1527--1602)故居也仿若鹿港金門館,他是明代傑出思想家
進入街道賣攤販售海產,店內陳列雜貨•••
轉個彎,走進九曲巷道,原來是為防範海風侵襲的巧妙佈置
來到泉州古城,好像回到鹿港的九曲巷
時光隧道穿越了好幾百年,回到宋元的世界最大貿易商港之一
正好像清代早期台灣的「二鹿」(鹿港)地位
只是港口淤塞風帆不再啓航
風華已逝,徒留芳香憶人間
泉州口音、紅磚墻壁、石板街道、九曲巷弄•••
依舊獨傲古城世界。

四•泉州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泉州鯉城區西街
原係始建於唐代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的蓮花寺,距今已有1328年
在唐玄宗開元26年,公元738年改稱開元寺
走到開元寺前見到中軸線上有紫雲屏(照壁)、山門(天王殿)、拜亭
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
東西兩側各有鎮國塔與仁壽塔
山門與天王殿合二為一,天王塑像高大莊嚴
寺前懸掛「紫雲」匾額
石柱上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原來是朱熹所撰,弘一法師所書
寺區規模宏偉,青石地板高貴豪華,巨樹綠意映然
大雄寶殿又稱紫雲大殿,殿頂是重擔歇山式閩南建築
殿內86根大石柱,承托抬樑式木構架號稱百柱殿
主祠丈八金身、五方古佛,法相莊嚴
斗拱上雕飛天樂伎24尊,集佛敎妙音鳥、飛天,基督天使造型於一身
可謂雕刻精美,都是稀世文物
傳說1300餘年前唐代所植的桑蓮古樹已是世界僅見
佛寺是蓮宮梵宇,煥彩鎏金,刺桐垂蔭
自古便是泉州佛教叢林之冠
寶殿檐緣高掛「桑蓮法界」
東西迴廊石板寺埕宏偉華麗,東西兩側綠林遮陽
寺內檐下棟樑木雕石刻,垂拱古樸,寺墻浮雕,斗拱,石座雕刻
處處精美巧緻
佛寺勝地,大開元寺,古時的佛教叢林
親蒞寺境,佛法無邊,心靜目明,蓮花清香
嗡嘛呢叭咪吽,南無觀世音菩薩。

五•蔡襄造洛陽橋

民間習稱的泉州洛陽橋,位在泉州東北洛陽江入海處
由於是海岸交接口,河岸與河中沙洲邊長滿水筆仔
橋下漁舟點點,望向河口青蒽連天
興建時謂之萬安橋,是宋皇𧙗5年(公元1053年)興建,距今961年
到嘉𧙗4年(公元1059年)建成,歷時6年
它是巨大石塊構成的石板長橋,橋墩46座,也全是青石砌成
橋長834米,㝟7米,我來回走了一趟
單趟走了951步,在中午烈日當空下,汗流夾背
橋上長條石板,應在10米多長以上,每塊重達二、三十噸
又厚又長的長條石板,大概總有三、四十根以上
想想鹿港龍山寺正殿前置有一根丈餘長石板,已是全台第一
今日在洛陽橋上,卻發現原來鹿港建寺石板竟是唐山故鄉石材
經由唐山石板連繫了先祖鄉情,怪不得泉州天后宮的重修
鹿港天后宮出盡了力氣
洛陽橋由北宋一代名臣泉州知府蔡襄主持興建,造橋設計者是盧錫
蔡襄字君謨,號端,為北宋有名狀元,曾兩任泉州知府
他是福建莆田人,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現在橋頭立有蔡襄鉅大直立石像
世稱三絶碑的「萬安橋記」,就是蔡知府自撰自書
以153個字記載造橋的年代、時間、橋長、建橋資金、參與人等
文章精練,書法遒美,刻工精緻,為萬安橋增輝不少
洛陽橋的歷史價值在於它的建築工法,橋基利用筏型基礎
就是沿著橋樑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石塊
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以此作為橋基
然後在橋基上面建築石塊橋墩,橋墩雙頭尖,中間大,有如船型
它可經得起上游江流和下游海潮的交互冲擊
最上排石塊交接處,刻有凹形的榫,釘上生鐵固定聯結石樑板
石基的創設是建橋史上重大突破
西方世界到19世紀才有此種筏型基礎的運用
石橋裝飾精美的石獅子、石塔、佛塔、石亭(立有「西川甘雨」石碑)
橋墩鉅石上刻有「萬安橋」,以及「洛陽橋」立碑
橋兩端立有石刻仲翁守護長橋
明萬歷35年秋地震,橋圮,大石橋折入於海
經整修後於兩翼增建鎮風塔各一,為名橋擔當風襲守護神
泉籍詩人余光中在「洛陽橋」詩中
提及了:「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
逍遙地越過洛江滔滔,•••
一千零六十步,疊疊重重,•••
疊上泉州人千年的跫音,•••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

結語:
幾個小時蹓躂了泉州古蹟,意猶未盡
先祖的祖居地,是福建泉州,還是河南濟陽
東晉南渡,河洛民族移遷到百越民族原住地
明清之際,又渡過黑水溝到達台灣西部平原
彰化的大突社平埔族人,是我們母系的親人
禹貢的九州大地何處是原鄉?

2014•07•10•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