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長沙星」,對應華夏大地應有長沙城。

湖南省會長沙市,素有「楚漢名城,屈賈之鄉」的美譽,是中國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是我曾經到訪多次的城市,街市行道樹廣玉蘭的大白花盛開時,一些過往遊蹤的美好回憶,總令我印象深刻,思念久久不已。它即是二千多年來華夏楚地古文明的地方,也是三國時代關羽與黃忠顕現義氣的爭戰古城,又是中國近代抗日時期長沙爭奪戰的慘烈地點,同時更是隨便地下一挖,就有千年史跡等著被發呢!2015•07•18•利用在長沙公餘時間,參觀了「長沙市簡牘博物館」與古城牆「天心閣」。走過千年古蹟,喜怒哀樂,心中思維混雜無從說明。

1996年10月,長沙市走馬樓一處工地出土了1700多年前三國時代孫吳紀年(西元222年到280年)的簡牘,共計14萬餘枚,超過此前中國歷年出土簡牘數量的總合。另在2003年12月,又清理戰國至明代古井19口,廢坑3處,出土了2萬餘枚西漢初年紀年簡牘,它顕現了漢武帝時期的盛世風雲。另外,也收藏青銅、漆木、書畫、金銀器物等藏品3500多件。這批出土文物,收藏在「長沙市簡牘博物館」,它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於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館。

走入博物館,看到了建築風格採用仿魏晉時期高台建築和中國現代園林建設風格結合的型式,採光效果良好,水池竹林透視遠景,尤其水泥建築主體更顕樸實厚重。館內分設(1)三國吳簡、(2)中國簡牘、(3)世界文字載體和(4)中國簡牘書法四大陳列區,其中(1)區重點展示了吳簡中關於賦稅、籍簿、司法、戶籍、職官、紀年等內容。(2)區清楚表現了中國簡帛文書發展歷程。(3)區介紹世界各地自古以來文字書寫載體的基本情況。(4)區則以圖版形式介紹中國簡牘書法的演變。另外,該館也陳列長沙出土文物精華,如「青銅神韻」的商周時代寧鄉出土的青銅器、「湘楚瑰寶」重點介紹春秋晚期長沙楚文化的成套銅陶禮器與祭祀用器、「兩漢遺珍」是漢初長沙國王墓地出土的玉器、漆木器、簽牌、印章等用品、「瓷釉華彩」介紹長沙官窰的情況等四大部分。

在參觀過程中對於「名刺」(孫吳時期名刺類文書,即現代名片),「許迪案簡」,為吳國官府對許迪個人犯罪行為核實的上報文書,三國孫吳「安成錄簿笥封檢」,是官府用來封緘、標記物品的封檢,以及出土簡牘古井復原等,印象頗為深刻。
站在館內細看窗外古井,回想秦漢簡牘,在細竹松木上以毛筆書寫文字,一千七百多年了,字跡不退,墨汁究竟藏了多少化學原理,先人哲理令後人景仰佩服。同時也看到了在一口古井中深藏了華夏99乘法,是在秦代就已發明,數學先進更令人驚訝。

「天心公園」,是今天走訪的第二個景點,它可稱為古典園林袖珍公園,分為歷史文化與休閒兩區,前者包含長沙古城牆、天心閣,後者包括茶樓與涼亭、假山水榭,休閒設施等。公園內花木扶蘇,高樹底下市民閒坐下棋聊天,其樂也融融。進入歷史文化區先見到了「崇烈門」牌坊式建築肅穆雄立,居中對聯為「氣吞胡羯,勇衛山河」,它始建於1946年,為紀念二戰時長沙三次會戰陣亡戰士而修建。據說原崇烈門在文革時被毀,2006年參照老照片在原址恢復重建。園中另有「崇烈亭」,建於1946年以紀念抗日陣亡將士。

長沙古城牆只剩下「天心閣」這一段而已,其餘均被拆毀了。據說長沙古城牆始建於西漢高祖5年(西元前202年),為長沙王吳芮所建築,距今已有2200多年了,到明洪武5年(西元1372年)復修加固,並設九座城門,但在1924年國府時代湘督譚廷闓下令拆除長沙古城牆修築環城馬路,僅保留天心閣這段古城牆,其長251米,高13•4米,存南北兩月城(瓮城),如今天心閣被視為古城長沙標誌,素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之令譽。原天心閣毀於1938年抗日時期長沙保衛戰的文夕大火,現天心閣乃是1983年在原址重建,仿明清建築風格,主閣樓三層,南北各有南屏、北拱二座附閣,三者之間以廊連接,其勢雄偉壯觀氣度恢宏。明代李東陽有詩云:「水陸洲洲繫舟,舟動洲不動,天心閣閣栖鴿,鴿飛閣不飛」的絶妙佳聯。
1852年(清咸豐二年)在太平天國軍隊激戰長沙時,西王蕭朝貴被天心閣城頭上的大炮所擊而陣亡,其後太平軍又久攻不克,乃撤出長沙外圍,長驅北進,長沙城遂成為太平軍入湘征戰以來唯一沒有攻克的城池。

天心閣主閣一樓正中央供奉文昌帝君、魁星神像,以保長沙文運昌盛,展示廳墻面青石板上刻有「歷代湖南狀元名錄」(15人)、「歷代長沙進士名錄」(達1300人以上),「明淸長沙府著名科舉人才名錄」。只是墻上狀元,在史上留名者好像全無印象,倒是少數幾位進士、舉人如左宗棠等反而因文名、戰功得留青史。另在附樓可坐看動畫電影,描述三國時代關羽在長沙城下與黃忠撕殺的義氣表現,最後黄忠魏廷舉城歸附劉備。

自秦漢隋唐以來,長沙地下到底埋藏了多少古文物,又有太多的英雄事蹟文人風流史事,但二千年來𨚫又遭受歷代戰火摧毀了歷史名城的燦爛史跡,實體的建築或器物被破壞了,消失了,但是楚湘文化卻是淵源流長,貫穿歷史長河,尤其自清代以來無湘不成軍,軍政風雲人物,卻又太多人出自楚湘之地,所以文風武事長存,讓歷史名城得以在歷史上永保盛名。未來長株潭(長沙、株州、湘潭)連成一個經濟體系,以湘人的消費習性以觀,預料又將成為中國中部地區最大的消費都市,內需掛帥的標竿基點,對有意在此名城設立內需據點者,應可拭目以待。


2015•07•18•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