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鄭州參觀「黃河遊覽區」以及遠眺位於山巔之峰的「炎黃二帝(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姫水城,炎帝以姜水成。•••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鉅大石雕座」後,次日驅車轉往洛陽。宋代司馬光在「過故洛陽城二首」,其二云:「煙愁雨嘯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君,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可見洛陽的盛衰關乎古代中國的治亂興廢。洛陽謂之十三朝古都,其生活圈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之濱,洛水兩岸,以古時地處洛水之陽(北面)而得名「洛陽」,境內有伊、洛、瀍、澗四水縱橫其中成了名符其實的伊洛平原,生活其間的漢民族謂之「河洛人」。

關林,武聖關公靈首長眠之地,忠義仁勇,千秋萬世景仰•••

在洛陽一定要參觀的景點,除了龍門石窟與白馬寺(可惜本次旅行未及安排)外,當以關林為首想目標。關羽,字雲長,出生於東漢末年(西元160年),逝於西元219年冬。一生策馬橫刀,馳騁疆場,征戰群雄,以一武將輔佐劉備完成鼎立天下三分大業,近1800年來,關聖帝君以「忠、信、義、勇」,成為了道德楷模,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聖偶像。
我在小時候受先嚴影響,尤其參加大學聯考前夕,特地到故鄉中山路謙益二樓關聖帝君廟求取符紙保佑考試順利,該張符紙折成八角型,至今已51年尚保留在我的錢包內,成為護身符。

今日抵達塚、廟與林三祀合一的洛陽「關林」,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它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傍伊水清流,為中國三大關廟(洛陽、解縣、丹陽)之一。東漢獻帝建安24年,蜀漢鎭守荊州的關羽,被東吳孫權部將埋伏殺害,後將關羽靈首盛於木匣,送往洛陽,企圖嫁禍於曹操,但操識破其計,次年(220年)正月曹操以王侯(漢壽亭侯)之禮葬關羽靈首與沈香木軀體於洛陽城南,並建廟祭祀。
三國之後,民間猶感關羽的「義勇冠今昔,一劍萬人敵」,「金銀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祿,不足以動之」,更感嘆其魂魄流落荊巫間,徘徊故鄉路,普遍給予深遂感慨和同情,此一道德楷模歷代以來不斷被提升,對於中土社會的凝聚力以及道德意識行為規範的提升,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尤其三國演義述說的桃園三結義,更普遍影響中土社會「綠林豪傑,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處處為梁山之盟」,從而關帝廟成了福善禍惡,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也是歷代與文廟並列為人民教化之地。

關林主要建築均在中軸線上,依序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到最後的關塚。明萬曆20年(1592年)在漢代關廟原址上擴建院落四進、殿宇廊廡的宮殿式建築群,且古柏成林,隆塚豐碑,氣派巍巍。

進入關林的石板廣場,舞樓懸掛「千秋鍳」匾額,大門之前左右各有乙座石獅,為明代故物,赳赳而踞,左右牆面各書「忠義」、「仁勇」,大門鑲嵌81顆金色門釘,立於儀門左右的鉅大鐵獅肅穆含威,儀門「威掦六合」匾額,係清慈禧太后御筆,端莊厚重,連接儀門與拜殿的石獅禦道,為海內外關廟獨有,甬柱頂雕石獅104尊,百獅百態,為清乾隆時期中原石刻藝術的最優美成就。大殿,廡殿式琉璃瓦,正門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蓋是桃園三結義與三戰呂布等英雄故事。二殿五開間,廡殿式,門上懸掛「光昭日月」匾額,是清光緒帝御題。殿前有二株鉅大古柏,一曰「龍首柏」,因有一枝椏橫伸如龍首而得名,另為「鳳尾柏」,因根部裸露生長形同鳳尾而得名,千百年來也成了成龍求鳳的祈禱古柏了。大殿正中高壯的關羽坐像,左邊立著王甫與手捧大印的關平,右邊站立廖化和手持大刀的周倉。接著進入石坊,三門道,坊上題雕「漢壽亭侯墓」,坊上題聯概為明清人士頗值欣賞。八角亭建於清康熙5年(1666年),亭內有龜跌座石碑,碑頭雕龍,額題「勒封碑記」,正面書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顕關聖大帝林」,此為歷代帝王對關羽最高封號。蓋對聖人墳塋稱為「林」,如孔子的孔林,關羽的關林,也因之故尊稱為「武聖」。關林始於漢末,如今古柏森然,綠草如蓋,高峻出塵,雖歷千百年,圓塚依然未損。古柏千章,蔥蘢回合,我們投入二個硬幣後 ,自右而左繞著圓塚走了一圈,完成禮敬儀式。

洛陽博物館,河洛文明的展示場•••

洛陽博物館陳列大樓是一座琉璃瓦裝崁的中華式建築,1974年5月開館,以河洛文化為陳列主題,即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史前、夏商周、兩漢、隋唐、宋元等為主要內容,如五萬年前大象化石,新石器時代彩陶,夏商周的青銅禮器,漢魏的彩繪陶器百戲俑,隋唐彩繪樂舞俑以及各式唐三彩等瑰寶頗值一一欣賞。在博物館內擇要參觀,茲就記憶所及配合書籍所載列述一二。

1•新石器時代
彩陶鉢(洛陽孫旗屯遺址出土)、紅陶缸(洛陽土門遺址),屬於距今約6至7千年出土於河南仰韶村遺址的考古文化,命名為仰韶文化。後者缸近口沿處有一周以黑彩繪製類似貝殼且首尾相接的圖案,學者認為是原始社會廣為流行的生殖崇拜風俗。
2•夏代
白陶鬹(洛陽東鳥溝遺址)、方格紋銅鼎(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二里頭遺址的發現與出土文物,承載了探索夏代文明的重大使命,證實夏代已是信史了。
3•商代
子申父己鼎,烹煮肉食、祭祀和宴饗等多種用途。獸面紋銅斝(洛陽出土),盛酒行禮,兼有溫酒功用。商代建立於公元前1600年,滅亡於公元前1046年,史記•殷本紀說,帝嚳的次妃簡狄是有戎氏之女,生殷人始祖契,契後來輔佐大禹治水,帝舜命契為司徒,封於商,子姓,並且確立父系制。
4•獸面紋銅方鼎(洛陽北窰西周貴族墓),鼎是青銅器的核心代表,作為國之重器,用以明尊卑,別上下是等級與權力的標誌。母嫯方罍,內壁鑄有母嫯兩字,是指嫯女嫁於母氏為妻的嫁𤕸。金村大鼎(洛陽𠨑山腳下金村),為金村大墓出土,它是東周墓葬群,應是周王室宮廷用器。
5•漢代
四神紋彩繪陶壷(洛陽燒溝),主題紋飾是腹中部繪製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紋,是盛裝糧食的隨葬陶器。郡國五銖錢範(洛陽王城公園擴建工程),是鑄造五銖錢模具。鎏金銅羽人(洛陽東郊漢墓),漢代羽人肩負三項使命,一為接引升仙、二為行氣導引助長壽,三為奉神娛神辟不祥,該銅羽人與漢代統治階層迷戀神仙不老思想有關,是人類追求求仙長生與得道升仙思想的直接反映。
6•曹魏
白玉杯(洛陽曹魏正始8年墓),筒身直腹,杯口杯身和高足切割規整,折角分明,拋光細緻,曲線優美流暢,簡潔大方。曹魏時期重用清談風流與好尚虛無玄學之士,從而追求玉器自然之美,並為玉器製作的基調。
7•西晉
晉歸義胡王金印,西晉時西北地區歸化部落首領的封號,魏晉南北朝時民族大融合,西晉統治者對胡人採取懷柔政策,有效行使對西城地區的政治管理。
8•北魏
背屏式菩薩造像(洛陽白馬寺),三尊佛像,主尊菩薩兩側為二尊協侍菩薩,頭戴寶冠,面部飽滿姿容溫婉,低眉俯視眾生狀,三尊菩薩衣裙線條疏密有致,細膩生動。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改革,佛教造型藝術開始中國本土化。
9•唐代
岑氏墓彩繪樂舞女俑組(洛陽孟津岑氏夫人墓),女舞俑表情溫婉,舞姿優美柔婉,長袖飄帶柔順,揚袖擺腰舒緩姿態優雅。
彩繪馴馬俑與陶馬組(洛陽十五工程局小學工地唐墓),陶馬鞍韉齊全,曲頸回首用力掙脫,馬與人之間的激烈較量刻畫生動逼真,充分張揚唐文化恣意熱烈的鮮明特徵。
彩繪拎包女俑(洛陽關林鎮M1305出土),這件拎包女俑左手臂彎拎寛帶方形的時尚精巧女包,閒适慵懶倦怠的神情,微隆腹部,頗有幸福之態。
10•宋代
黑釉剔花牡丹紋梅瓶(洛陽出土),為宋代當陽峪窯的典型作品,梅瓶通體黑釉,瓶體有五周弦紋,腹部大朵牡丹花花瓣、葉筋、花蕊,下腹至底部裝飾蓮瓣。
11•明代
三世佛造像(1973年隨故宮大佛堂文物調至洛陽),三世佛法相莊嚴,神態慈祥安寧,手勢有細微變化。三世佛是大乘佛教崇拜對象,是指佛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過去佛(即前世)為燃燈佛、未來世(來世)佛為彌勒佛。
12•清代
木漆萬壽御榻(1973年由北京故宮博物館調至洛陽),御榻為珍貴楠木製成,榻上飾有許多漆金壽字,木榻三面裝有圍欄,附有一榻几,是供皇室貴族成員平日坐臥或小憇所用。

河洛文明,洛陽是核心城市,相信地底下應尚埋藏各代文物,所謂璧藏洛陽,華夏仰若,緬懷先人,該知文明脈絡淵源流長,今日浸潤洛陽博物館,假若時間愈長,當愈能深刻地體會各朝各代文物背後顕現的民族恆久智慧。

註:參考資料
洛陽藏寶中的歷史,馮健,大象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一刷。


2015•10•18•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