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詩中的草屋•••

旅行成都之前翻開「杜詩里的唐朝往事」(黄慧娟,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11•版),看到了以下這一段話,大概是說:「杜甫,字子美,出生於西元712年,770年逝世,享壽58歲。杜子美在他生命中後十年飄泊輾轉,在好幾處地方留下過他一家人的臨時居所--茅草小屋,他稱之為草堂。這些草堂千年來幾乎只有成都草堂相傳至今得到保存,成為杜甫最有名最美好的紀念地。•••成都草堂有一尊杜甫青銅像,塑造的是他晚年的形象,有幾分誇張的瘦長身子,瘦削的臉,憂思無窮的眼神,悲天憫人到既無奈又堅定的表情。」心中想著詩聖杜甫又稱杜工部、杜拾遺的人生到底有多窮困?仕途何以坎坷至此?

在另一本介紹杜甫的詩文,即「杜甫」(陳才智,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4•10•重印)乙書中,針對杜甫的生平以及他20歲以後的生活分成四個階段,即「南北壯遊、困居長安、為官流亡、漂泊西南」。尤其困窘中與詩仙李白成了莫逆之交,令人無限景仰。杜甫因為進士落榜,未再考試,為生計不得不以詩歌才華當敲門磚,以詩文奉贈、投贈獻給權貴人物,流浪京城求官,混跡於貴族門庭,可謂困頓窮潦一生。但反觀後世對他卻有「詩聖」的盛名,而一生境遇難堪如此,令人浩嘆!

今日既到成都,無論如何也該抽點時間,親履草堂,穿越1300年回到唐代安史之亂時期,以杜甫的詩,清楚的講述當時的史事。因此在成都商務結束後,閒而無事,遊覽杜甫草屋的念頭與興緻更是澎湃心動。在2014•11•10•中午商務活動結束後,遂決定前往杜甫草堂遊賞以盡宿願。

二•景觀中的草堂•••

草堂如今是一處景區,白牆黑瓦的圍牆上崁上了「杜甫草堂」的石碑,牆內高大樹林密佈,有些葉片已漸泛黄迎著金秋時節的到來,門楣上高書「草堂」兩字,進入門廳後直入唐時浣花溪畔,小溪塘水兩舉樹叢花草茂盛,草木映水而有倒映之美,道旁古木有些數人合抱,榕樹氣根直插樹底根部,放眼望去更是古木參天,一片青綠蒼翠,時有紅花飛掛枝梗,為灰暗深秋點綴生氣。經過了圓洞門的長廊,走過了溪畔石橋,小溪依舊是水聲潺潹,可惜未見杜甫詩中所言的「但見群鷗日日來」,或是「一行白鷺上青天」。長長又彎曲的步道,兩旁盡是古木蒼翠以及綠竹成排,路的折彎處有一座笠形草亭,杜甫草堂的標誌之一,旅行者好在此地留影,亭邊高大古木,襯托了草亭的孤立,我們一行再往前行走,灰濛濛的午後來到了「柴門」,然後進入「工部祠」,內廳有詩聖杜拾遺的石雕像,往前直抵復古仿造的茅草小屋,前頭就是草堂進門處的柴門,它是四桿長木頂著茅草屋頂,勉強算是房舍與籬笆有個裡外之分吧!

草堂就在柴門不遠之處,它是復古的茅草屋頂竹木土壁屋舍,客廳、書房、起居臥室、與廚房,簡單安置仿古傢俬,可坐可臥,看來頗為休閒又簡單。草堂屋前大埕,佈置石桌方便客來談聊時事,幾株大樹,當是樹下好乘涼。旁邊幾畝田圃,或是自種自食的蔬菜園地,從草堂住居顕見杜甫生活清苦困頓。

在草堂的後面有一考古遺址,它是唐代民居的石塊地基,房舍面積不大,每一戶頂多二到三房,屋邊有水井遺蹟,以及瓦罐水盆,據說唐時地下水豐沛,打井一、二十米即有井水湧出,從唐時民宅遺址與目前復古的杜甫草堂比較,或許杜甫茅草屋還算相對豪華呢?但是茅草竹屋總還是生活辛酸的吧!退出柴門後,沿著「花徑不曾緣客掃」的白墻翠竹長廊,進入展示杜甫詩文的「大雅堂」,堂內有唐宋著名詩詞家的石雕像,均栩栩如生頗為生動。堂前杜甫銅像不禁令人想起一生潦倒困頓的詩人,他卻看盡了開元盛世到安石之亂中,人民生活的倒懸之苦。他在詩文中表現的社稷動亂,朝官自利禍國,遂遠遊齊魯江南,乃至流亡避禍,漂泊一生,經歷了唐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空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抱負,終不為朝庭所用,一生憂患顛沛流離。但也因此境遇,實際接觸當時社會有關政治、經濟、軍事、以及人民生活的種種現象,藉由詩人的真情實感以詩詞提供了史的事實,以及開元之世由盛至衰的史事。

例如他在詩作「兵車行」中說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就是社會動亂,軍旅頻頻,征夫一去不復返的悲嘆!又如在「麗人行」中,寫出「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卻在揭露楊貴妃兄妹的裙帶關係,加官進爵,楊國忠擅權專斷以及楊氏兄妹淫亂敗德的醜行,也諷刺了唐開元後期的荒唐無能政治。再如他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上了「八月秋高風怒號,捲我屋上三重茅」,因此多麼盼望天下貧寒的人們可以得到安居庇護,而有「安得廣厦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感慨!

三•選讀杜甫的詩•••

在飛回台灣的航班上,打開「杜甫」乙書,欣賞了幾首詩文,摘抄十首如下,作為遊覽杜甫草堂的見證。
1•「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絶頂,一覽眾山小。」

唐玄宗開元24年,西元736年,25歲的杜甫赴長安參加貢舉考試,結果落榜,於是前往齊魯一帶(今山東、冀、䂊一帶)漫遊。他贊美泰山的雄偉氣象,也表現自己的凌雲壯志。

2•「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唐玄宗天寶15年7月,西元756年,安祿山叛軍攻陷長安後一個月,肅宗在靈武(今屬寧夏)即位。8月杜甫攜家逃難鄜州,他只身奔靈武。詩中表達對離亂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掛念。

3•「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涙,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安石叛軍攻入長安,杜甫被俘,寫出千古傳誦的名作,表達家國之恨。

4•「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仕途失意,棄官入蜀,在唐肅宗上元元年,西元760年,初到成都遊武侯祠所作。詩文概括了諸葛亮的千秋功業,後兩句點晴之筆是最感人的名句。

5•「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唐肅宗上元元年夏天,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幾間草房,暫時安居下來。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華,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但也寫出閑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接濟的基礎上,說明他當時境遇其實不好。

6•「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曰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這是唐肅宗上元二年春天,西元761年,杜甫50歲時在成都草堂所作。表現了詩人的純樸性格和好客心情。

7•「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唐肅宗上元2年,杜甫在成都草堂已住了二年,上年冬天到第二年二月間,成都發生旱災,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有了久旱逢甘霖的心情。

8•「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唐肅宗上元2年,杜甫在成都,描述成都尹崔光遠部將的花敬定,雖是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亂中立了功,但居功自傲,僭用天子音樂,因此在宴會中,描寫了宴樂之盛,卻又諷刺花敬定恃功驕恣。

9•「登高」:「風急天高猿嘨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天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唐代宗大歷2年,西元767年秋天,安石之亂已結束四年了,但各地軍閥又興起,杜甫本入成都尹兼御史中丞嚴武幕府,但嚴去逝後,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客居五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臨眺,百感交急,更引發了身世飄零的感慨,同時也滲入了老病孤愁的悲哀。這首詩被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曠世之作。

10•「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唐代宗大歷3年,西元768年,杜甫出川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湖南境內),登岳陽樓更感慨晚年飄泊無定,國家還是多災多難,不免悲從衷來。大歷5年,杜甫在搖櫓的船夫和一盞殘燈作伴,淒蒼肅立的青山瑟瑟入骨的寒風中溘然長逝,終年58歲。死后,停厝岳陽,到了43年後,即唐憲宗元和8年,西元813年,由他的孫子杜嗣業移葬於河南首陽山下。

四•台灣詩人的文化遺跡•••

成都杜甫草堂一千二百多年來多少詩友文人,達官貴人來此讚歎感懷,抒發了多少傳世詩作,而且詩聖杜甫與詩仙李白,歷來公認是唐代詩壇上的二束亮點,有謂「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故互引為莫逆之交。台灣四百多年來,歷經荷西、明鄭、滿清、日本和國民黨國民政府的殖民又暴虐統治,尤其有時為利極權統治,清除了知識份子和富裕家族,除非甘願自當順民低頭保命過活,否則持戈抗命自是理所當然。因此在史上五階段的殖民歷史中,多少英豪和優秀知識份子淪沒於無恥的極權殘酷手段中。相信也有很多位台灣詩人,在大無畏時代發出正義悲嗚,有為的執政者該應整備收集相關詩文,籌備紀念館,以為文化遺跡,並供後世緬懷追憶,多麼期盼台灣也有類似杜甫草堂的文化遺蹟,只是到底美夢成真要等多久?

2014•11•10•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