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得小時候,父親從竹東林場回家的時候,曾經說過,經由林場主人的說明,在新竹五峰鄉深山的清泉部落看到張學良將軍與其夫人趙一荻女士挽手在上坪溪(上游即霞喀羅溪)邊散步的情景。有關民國史,似乎父親曾經說過的人物也只及於吳佩孚與張學良兩位將軍,因此對張將軍軟禁在清泉部落的歷史,從那時起即深烙心田,並且亟思有機會應到現場參訪。剛好女兒在先前邀我旅遊內灣,想想距五峰不遠,因此順道參訪也了卻心願。2011年7月23日在內灣午餐後,驅車前往新竹五峰,大約歷經30餘公里的山路直抵清泉部落。山路漫長而曲折,但四周青山盤繞,晴空萬里,朗朗乾坤,大暑正盛,車過桃山隧道方記憶起已經過了五鋒、和平、高峰、桃山等等泰雅族人的部落,直到清泉部落看到河灘平地,一泓清溪,頑石突立,一幢黑瓦檜木日式平房方知張學良幽禁故居已到達了。
整個故居大概包含張學良紀念地—河灘修整便於親河散步,清泉一號吊橋、二條吊橋橫跨上坪溪上,可來往河堤兩岸;頭目廣場,應是新置設施,也許方便清泉部落族人歌舞之地;三毛故居,清泉溫泉、桃山國小以及山崗上的清泉天主堂。在故居前則有清泉部落族人的擺攤,好似一個小市集,炎熱天氣來此,可買個飲料在此消暑解渴,香腸鐵板小豬肉、烤玉米等民族風味小吃也可嚐嚐。正值今夏「大暑」之日來此,酷熱難當,且樹蔭不多,奇熱無比。
二.我們先參觀頭目廣場、張學良紀念地後沿著吊橋先到清泉溫泉一探,而後拾階而上參觀三毛故居,繳了20元的清潔費用後直入紅磚屋:三毛的家—「夢屋」。三毛與清泉結緣,係在1972年時與丁松青神父在蘭嶼偶遇,直到1982年丁神父在清泉天主堂當神父而三毛在1984年春節之後也來到清泉。「三毛在清泉」、「三毛的家」,這段歷史短短三年(1983~1985),但三毛「在一個人獨居後,我意識到自己的孤獨與日俱增」,而她也說:「如果你在夜裡哭泣,就沒有辦法看見美麗的星星了。」因此來到清泉,一個山靈毓秀,極端寧靜,又富民族風味的深山之地,她說:「清泉真的好美。清泉是真的,請為我禱告。求上帝帶走我心裡的迷茫與哀傷。」
她在清泉看中了一棟又老又破的紅磚屋,但在可俯視整個河谷的懸崖上,經整修後租賃了三年成為「夢屋」。她說:「你知道,每個人都得有個夢。要是沒有,就只有肉體活著。我不能這樣活。我必須要有愛、夢、了解、平靜…這些東西。」在1985年的夏天最後一次清泉之行,她對丁神父說:「這是一條無返之河。我想我不會再來了…」,從此河水的潺潺鳴聲,獨自西流,三毛再也沒回到她摯愛的清泉。今日來到「三毛的家」這座紅磚屋,「屋前山谷下一灣清流,兩座吊橋,群山一路迤灑,長天碧晴如洗,輕風徐來,吹拂過站立的懸崖,對山天主堂遙遙相望,…野櫻…」,如今「三毛的家」,掛著照片,訴說清泉的故事,「旅行,是點與點之間的空間浮動;相片,是記憶與記憶之間的美好穿梭。」上面這些引號內的文字是摘自丁松青著「遇見三毛」的文章。三毛原名陳平,浙江人,1943年生,卒於1991年,享年48歲,天妒英才。
三.離開紅磚屋—「三毛的家」,走過吊橋,遠眺天主堂,目睹桃山國小,想像坐在河邊石灘上的三毛幽思淺說清泉故事,緩緩的回神走入張學良軟禁的故居。
故居展覽主題展現一位百年老人從關東驕子到主政東北,再到西安事變,直到幽禁歲月的生命歷程與傳奇人生,也看到張學良,趙一荻相知相惜的真誠摯愛,令人感佩嘆服。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將軍發動西安事變,扣押當時中國統帥蔣介石,此舉使中國歷史轉向,更造成他於1946年與趙一荻一起自重慶押送到新竹五峰清泉部落,直至1959年,在清泉度過13年被管束幽禁的歲月。張少帥一生被軟禁55個年頭,離開清泉後被轉往高雄西子灣,而在清泉部落的軟禁地原為一棟日本軍官的黑瓦檜木日式平房,在張學良離開後,因1963年葛樂禮颱風的侵襲而破壞,後經重建,整治的張學良文史展示的整體規劃、在地原住民文化與溫泉地景結合,成為一處文化觀光園區。張學良將軍夫人趙一荻於2000年6月病逝夏威夷,趙四小姐享年88歲,而張將軍於2001年10月15日亦病逝夏威夷,距他生於1901年,享年101歲。他自謂:「十載無多病,故人亦未疏,餘生烽火後,唯一願讀書」。正所謂:「幽禁山居無人問,枕邊對望淚潸潸,世外烽火身外事,臨窗捧讀度餘生」。而張學良將軍與趙四小姐傳奇般的愛情故事膾炙人口,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魄,也著實令人景仰。
四.在我心情煩憂不樂之際,來到深山清泉,看到人生的無奈,三毛寧靜孤獨的清泉歲月,她在尋找一個夢,一個有情有愛的夢,看著河水西流,終究挽回不了自己的意志,浩嘆人生,直教人擲筆三嘆。張學良幽禁歲月幸有情人相伴,臨溪觀石,中國歷史在他手中逆轉,卻也換來了大半生的軟禁歲月,不知老時悟出真理有否後悔心軟反遭毒手的苦難?而他對明史的研究,當可知君昏的可怕了。孤臣回天乏術,空嘆奈何!
2011.7.23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