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以前同事的邀約下,於2016•04•14•〜04•18•參加了「2016年山東泉城濟南•荷澤•鄒城•肥城五曰遊」,原本是登泰山、欣賞桃花、牡丹之旅,結果大失所望,幾乎浪費了一天半的行程,讓遊覽車狂奔在高速公路與城際公路中,不是尋找桃花田就是因時程推估錯誤,而延遲了參觀時間進不了景區。
04•14•中午到達濟南,遙墻國際機場屋頂「濟南」兩字竟然是繁體中文,出了機場,遊覽車奔上了入城道路,兩旁高大的白楊木青翠慾滴,到了市區行道樹是清一色的法國梧桐,春天已讓嫩葉滋長,相信到夏季應該枝葉繁茂形成了梧桐樹洞。旅遊首站來到了泉城公園。但一進入公園卻發現旅遊興緻涼了半截,因為導遊並非很樂意講述史地人文事蹟,結果五天行程真的是超不滿意。
回國檢討本趟行程,其實在濟南可以鎖住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與千佛山,而可放棄百里黃河景區、泉城廣場與芙蓉古街。至於肥城萬畝桃園因花開時序已過,不必勉強強渡約三個多小時的路程,結果挑花已謝只剩少數幾株孤零零的孤零桃花不情願的迎客而已。所以應該直接登上東嶽泰山,在天柱峰上玉皇廟可多留些時間好好欣賞歷代摩崖刻石,以及感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偉壯氣勢。至於荷澤蓸州牡丹園,名氣雖響亮,可惜花期已到末期又受天候下雨影響,花卉已乏鮮豔花容了,所以可以放棄改奔曲阜與鄒城參訪孔廟與孟廟,反而浸入了鄒魯文風,膽仰至聖與亞聖先師的光釆。本段旅遊安排確實不妥,還好登頂泰山,一償宿願。
濟南古稱「泉城」,因境內泉池特多而得名,其最大市民廣場即「泉城廣場」,一座「泉」字古象形字塔矗立在長方型的巨型廣場中間,據說在1999年完工,是希望將趵突泉與黑虎泉連接起來,我們來此當地導遊放任團員四散閒逛,對景觀文史少有著墨,其實右邊即原濟南城䕶城河,兩岸垂枊青翠,多有市民在此閒走聊天,可謂是市民最好的休憩場所,可惜綠地上花卉不多,雖在表現山、泉、湖、城、河的泉城多元特色與特有意象,但在廣場上似乎少有聯結性的感懷。其實泉城對面的「趵突泉」,反而是想進去逛逛呢!但導遊卻安排走進了「芙蓉古街」,又是放任閒逛忘了講述歷史人文史蹟了。
芙蓉古街在泉城廣場邊角上,是一處保存良好具有懷古氣氛的老城區,芙蓉古街牉樓過去是一道石板舖地的狹窄街道,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兩、三層樓房,它在上世紀初也是一條繁華時尚街道,商賈聚居,深宅大院,現以各式曰用百貨,餐食、小吃、書局等商鋪雲集,在熙攘的人潮中,勾畫出一個舌尖上的濟南。如今部分房樓在門楣上還留有字號牌匾,足供遊人緬懷過往繁榮歲月。目前這條窄巷可充滿了各式各樣小吃飲食,滿街人頭竄動喧嘩聲響頗顕吵雜。街道盡頭是文廟但參觀時間已過不得進入,只能望著照壁興嘆!芙蓉古街有很多特色小吃,甚至食物名稱也別有風味例如七公叫化雞,街道上還有一間關帝廟,旌旗飄揚,香火鼎盛,而街上原來古老民宅改建的店鋪又有多家成了販賣文創產品。據說濟南現在居民人數已達950萬人,但卻沒有興建地下鐵,主要原因是泉城池泉太多,不願意破壞地下水源之故,或許這也是保存泉池文化不得不的犧牲。但地面上的電車以及BRT反而令人思古幽情又體會都市交通進步的表徵呢!
隔天一早驅車離開濟南直奔肥城,路上兩旁白楊木高聳入雲,松樹挺拔,時有桃花滿開點綴在青翠之間,花了三個多小時在所謂萬畝桃園的公路兩旁尋找花開的桃樹,來回幾趟,好不容易在一處挑花田中剛好剩下幾株挑花尚未謝盡,讓團員們拍照想像那萬畝挑園花開艷麗的景象,霞紅桃花,漫山遍野,萬樹爭艷的意境只得夢中獨享了。午餐食用了號稱「泰山豆腐宴」,一道八卦豆腐由專人解說表演,大伙只能在桃花夢中渡過午餐時刻,然後收拾心情登泰山。
我們在桃花峪索道站等候纜車上山,不想在肥城看不到的艷紅桃花,卻在泰山腳下公路兩旁乃至索道站前多處都有植栽,尤其令人讚歎的是滿樹挑花舞春風,舞得遊人心花怒放。登上䌫車在后石場索道下站後,已在南天門上方的天街,街道上店舖連連,頗有齊魯之風。天街入口牌樓前方,乾隆行宮右方的一家店舖前面,既然樹立著一個大清郵筒,令旅人好奇而紛紛攝影留念。我們自南天門之上殿宇毗連的天街直登玉皇廟,回望四周群山疊巒,自是一登泰山,群山小,故可體會泰山獨尊之讚歎,經過長長石階登上玉皇頂之前,削壁巨石上處處刻石,尤以唐玄宗刻碑巨大應有磅礡大器,經過「孔登石」,表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讚譽,在玉皇廟前有「古登封台」立石,令人有與歷代封禪帝王同登天頂的幻境,惟天在上,壁立萬釰,五嶽獨尊,可謂似如其份。到達樹立在廟庭前的三角點,標出海拔1545米,即主峰玉皇頂。
泰山位於泰安市中部,係五嶽之首,五嶽獨尊的美譽,自秦始皇封禪泰山,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祭祀,並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尤以古代文人雅士對泰山多有吟詠,作詩記文形成了泰山古建築群與碑碣石刻特有古跡。登上泰山頓感四周山勢壯麗,重疊山嶺厚重石頭山,源自寒武紀地質構造以褶皺、斷裂巨石為特徵,且有斷崖峭壁,因長年流水沖刷,石面光滑,十分耀眼,尤以花崗岩構造,堅硬巨石的縫隙中竟然長出老松,故有蒼松巨石烘托,天際雲煙變化,雄渾又明麗,靜穆又神奇。至於歷代帝王自秦漢起封禪計有27次,如秦始皇(西元前219年)、漢武帝(西元前110年〜前89年計8次)、漢光武帝(西元56年)、隋文帝(5西元595年)、唐高宗、武則天(西元666年)、唐玄宗(西元725年)、宋真宗(西元1008年)以及清康熙、乾隆等接踵泰山封禪祭天刻石紀功。
第三天清早煙雨濛濛,氣溫劇變,頗有寒意,8點10分自泰安市驅車出發,公路兩旁白楊木青翠細長迎著斜雨,而間有桃花樹透出粉紅花朵滋意浸雨,在春末之際頗令人垂憐,遊覽車在雨中急駛前往舊稱萺州的荷澤巿,荷澤種植牡丹自明嘉靖朝以來已有400多年歷史,目前可與洛陽齊名呢!我們一直到下午3點15分方才抵達曹州牡丹園,還好雨勢已停,經由高大彩繪牌坊門樓進入園區,只見人潮洶湧,吵雜異常,在每一區塊植栽不同色系的牡丹,還有部分牡丹千姿百態風吹香送,因品種繁多,而有紅、黃、藍、白、綠、紫、粉、複色等色系花朵,雖在花季末期難免有「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感慨,園中以觀光樓為主體建築,中央廣場建立了牡丹仙子乳白塑像及亭閣,還有坐花轎的活動,繞著廣場小半圈吹笙敲鑼,熱鬧非凡。可惜牡丹花期已到末尾,花朵萎糜,失了艷麗,閒逛了40分鐘,已來不及在下午4點前趕到鄒城參觀亞聖孟子的故居了,尤其想觀看孟母斷機處遺址,是失望了。只好前往兗州住上一夜了,明天回到濟南完成未完的行程。一整天奔波在路上,40分鐘觀賞牡丹園,這種行程安排,直教人怒上心頭,怪不得團員中有人大聲抱怨,旅遊品質差太多了。
第四天行程都在濟南市區,早上自兗州北上先抵郊區的「百里黄河風景區」,「母親河」的碑石後面就是濤濤黃河天上來,到了濟南氣勢弱了,水波不興,黃濁水色緩緩東流,似乎馴服多了,站在堤上望前一看,心目中寬廣無比的黃河怎會是好像不及淡水河出海口來得寬,河堤邊黃沙灘地隆起,種有枊樹等,現成了市民烤肉好去處,但望向夾雜厚泥東來的黃河,只剩楊柳垂技相迎了,治河是中國歷代大事,多少河工喪命於此,又有多少災民葬送在它的潰堤肆虐,想想從徐州到濟南的地面上,幾千年來,黃河出海口一再濫流變動,如今安撫了,平靜甘願的從山東出海,也造就了華北大地平安祥和。
離開了黃河景區轉往「千佛山」參觀,可惜導遊未安排乘坐纜車直上古稱歷山的千佛山頂的「興國禪寺」,也沒參觀其後千佛崖上的石佛雕刻。此處開山始於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鑿窟鎸佛像,始稱千佛山,同時建了千佛寺,到了唐朝貞觀年間,重修後改稱興國禪寺,從此香火鼎盛,又因風景秀麗名勝又多,且可一瞻北魏、唐、宋、元、明、清,各朝佛像造像之豐釆。我們在山腳下閒逛,經過「萬佛洞」亦未進入參觀,只看到重門之後巨大佛像矗立平視著遊人,再往前方小山坡而上,只見巨大臥佛披著黃衫沈默的橫躺著,好似千年獨睡不得醒,祝願凡人都祥寧。再往前漫歩,看見了巨大觀音法相尊嚴的立像,因此自購門票進入禮拜「觀音廟」,廟邊飼養孔雀,剛好開屏示愛,廟前巨大觀音立座以及水池中數座佛弟子靜坐禮聽觀音法示,頗為莊嚴慈祥。
回到濟南市區,在環城公園東南隅䕶城河南岸參觀了「黑虎泉」,因泉水水激柱石,聲如虎嘨,加上湧泉旁有一蹲著的黑虎石雕,故名為黑虎泉。該處泉水汩汩水聲,市民提捅接水,好似接攏般的紛紛踏在堤邊提水,據說泉水源於懸崖下洞穴中,從三個石雕虎頭噴入石砌水池,再由池泉北岸瀉入護城河,與周邊山石樹木,樓台亭閣,曲徑拱橋等園林建築相互輝映,池園內高大樹林遮陰,又有水氣襲人,涼爽至極。
「大明湖」,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可說是濟南眾泉匯流,是都市中珍貴的天然湖泊,湖區景色秀麗,梧桐嫩葉初萌,鮮綠誘人,湖邊垂楊處處,濃蔭宜人,花圃繁花似錦,紅槭挺立在青翠柳樹中,色彩搭配柔和,風光景致艷美至極。湖面上畫舫穿行,與岸上亭台樓閣,遠山近水,晴空彩雲融和一色,惜未安排遊湖,少了踏湖迎細雨,夢幻中借傘留情的遐思。漫步湖邊花木間,處處曲徑通幽,溪水映帶,水草叢生,水鳥翔飛,像極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庭院。所以有說大明湖是「四面荷花三面枊,一城山色半城湖」,走了半圈,真有如此寫照。
日落前來到原稱淨池的「五龍潭」,它是被視為龍窟之池,石砌池岸,岸上老樹巨抱,曲徑通幽,池水廣闊水深,元代有人在潭邊建廟,塑五方龍神,而改稱五龍潭。園內有為唐開國名將秦瓊建祠的秦瓊祠,唐初文化氛圍濃厚,進入禮敬,崇拜其與尉遲恭守衛唐皇李世民的忠義情懷,歷千年而令人景仰。潭邊有關帝廟,適有多人燒香禮敬,該也是古蹟名勝吧!
隔天清晨5點半鐘赴濟南城郊的遙墻國際機場,揮別濟南,當然下次再訪時,已有了旅程腹案了,該是欣喜樂遊之旅吧!
2016•04•18•相機記錄,04•29•追記
04•14•中午到達濟南,遙墻國際機場屋頂「濟南」兩字竟然是繁體中文,出了機場,遊覽車奔上了入城道路,兩旁高大的白楊木青翠慾滴,到了市區行道樹是清一色的法國梧桐,春天已讓嫩葉滋長,相信到夏季應該枝葉繁茂形成了梧桐樹洞。旅遊首站來到了泉城公園。但一進入公園卻發現旅遊興緻涼了半截,因為導遊並非很樂意講述史地人文事蹟,結果五天行程真的是超不滿意。
回國檢討本趟行程,其實在濟南可以鎖住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與千佛山,而可放棄百里黃河景區、泉城廣場與芙蓉古街。至於肥城萬畝桃園因花開時序已過,不必勉強強渡約三個多小時的路程,結果挑花已謝只剩少數幾株孤零零的孤零桃花不情願的迎客而已。所以應該直接登上東嶽泰山,在天柱峰上玉皇廟可多留些時間好好欣賞歷代摩崖刻石,以及感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偉壯氣勢。至於荷澤蓸州牡丹園,名氣雖響亮,可惜花期已到末期又受天候下雨影響,花卉已乏鮮豔花容了,所以可以放棄改奔曲阜與鄒城參訪孔廟與孟廟,反而浸入了鄒魯文風,膽仰至聖與亞聖先師的光釆。本段旅遊安排確實不妥,還好登頂泰山,一償宿願。
濟南古稱「泉城」,因境內泉池特多而得名,其最大市民廣場即「泉城廣場」,一座「泉」字古象形字塔矗立在長方型的巨型廣場中間,據說在1999年完工,是希望將趵突泉與黑虎泉連接起來,我們來此當地導遊放任團員四散閒逛,對景觀文史少有著墨,其實右邊即原濟南城䕶城河,兩岸垂枊青翠,多有市民在此閒走聊天,可謂是市民最好的休憩場所,可惜綠地上花卉不多,雖在表現山、泉、湖、城、河的泉城多元特色與特有意象,但在廣場上似乎少有聯結性的感懷。其實泉城對面的「趵突泉」,反而是想進去逛逛呢!但導遊卻安排走進了「芙蓉古街」,又是放任閒逛忘了講述歷史人文史蹟了。
芙蓉古街在泉城廣場邊角上,是一處保存良好具有懷古氣氛的老城區,芙蓉古街牉樓過去是一道石板舖地的狹窄街道,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兩、三層樓房,它在上世紀初也是一條繁華時尚街道,商賈聚居,深宅大院,現以各式曰用百貨,餐食、小吃、書局等商鋪雲集,在熙攘的人潮中,勾畫出一個舌尖上的濟南。如今部分房樓在門楣上還留有字號牌匾,足供遊人緬懷過往繁榮歲月。目前這條窄巷可充滿了各式各樣小吃飲食,滿街人頭竄動喧嘩聲響頗顕吵雜。街道盡頭是文廟但參觀時間已過不得進入,只能望著照壁興嘆!芙蓉古街有很多特色小吃,甚至食物名稱也別有風味例如七公叫化雞,街道上還有一間關帝廟,旌旗飄揚,香火鼎盛,而街上原來古老民宅改建的店鋪又有多家成了販賣文創產品。據說濟南現在居民人數已達950萬人,但卻沒有興建地下鐵,主要原因是泉城池泉太多,不願意破壞地下水源之故,或許這也是保存泉池文化不得不的犧牲。但地面上的電車以及BRT反而令人思古幽情又體會都市交通進步的表徵呢!
隔天一早驅車離開濟南直奔肥城,路上兩旁白楊木高聳入雲,松樹挺拔,時有桃花滿開點綴在青翠之間,花了三個多小時在所謂萬畝桃園的公路兩旁尋找花開的桃樹,來回幾趟,好不容易在一處挑花田中剛好剩下幾株挑花尚未謝盡,讓團員們拍照想像那萬畝挑園花開艷麗的景象,霞紅桃花,漫山遍野,萬樹爭艷的意境只得夢中獨享了。午餐食用了號稱「泰山豆腐宴」,一道八卦豆腐由專人解說表演,大伙只能在桃花夢中渡過午餐時刻,然後收拾心情登泰山。
我們在桃花峪索道站等候纜車上山,不想在肥城看不到的艷紅桃花,卻在泰山腳下公路兩旁乃至索道站前多處都有植栽,尤其令人讚歎的是滿樹挑花舞春風,舞得遊人心花怒放。登上䌫車在后石場索道下站後,已在南天門上方的天街,街道上店舖連連,頗有齊魯之風。天街入口牌樓前方,乾隆行宮右方的一家店舖前面,既然樹立著一個大清郵筒,令旅人好奇而紛紛攝影留念。我們自南天門之上殿宇毗連的天街直登玉皇廟,回望四周群山疊巒,自是一登泰山,群山小,故可體會泰山獨尊之讚歎,經過長長石階登上玉皇頂之前,削壁巨石上處處刻石,尤以唐玄宗刻碑巨大應有磅礡大器,經過「孔登石」,表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讚譽,在玉皇廟前有「古登封台」立石,令人有與歷代封禪帝王同登天頂的幻境,惟天在上,壁立萬釰,五嶽獨尊,可謂似如其份。到達樹立在廟庭前的三角點,標出海拔1545米,即主峰玉皇頂。
泰山位於泰安市中部,係五嶽之首,五嶽獨尊的美譽,自秦始皇封禪泰山,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祭祀,並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尤以古代文人雅士對泰山多有吟詠,作詩記文形成了泰山古建築群與碑碣石刻特有古跡。登上泰山頓感四周山勢壯麗,重疊山嶺厚重石頭山,源自寒武紀地質構造以褶皺、斷裂巨石為特徵,且有斷崖峭壁,因長年流水沖刷,石面光滑,十分耀眼,尤以花崗岩構造,堅硬巨石的縫隙中竟然長出老松,故有蒼松巨石烘托,天際雲煙變化,雄渾又明麗,靜穆又神奇。至於歷代帝王自秦漢起封禪計有27次,如秦始皇(西元前219年)、漢武帝(西元前110年〜前89年計8次)、漢光武帝(西元56年)、隋文帝(5西元595年)、唐高宗、武則天(西元666年)、唐玄宗(西元725年)、宋真宗(西元1008年)以及清康熙、乾隆等接踵泰山封禪祭天刻石紀功。
第三天清早煙雨濛濛,氣溫劇變,頗有寒意,8點10分自泰安市驅車出發,公路兩旁白楊木青翠細長迎著斜雨,而間有桃花樹透出粉紅花朵滋意浸雨,在春末之際頗令人垂憐,遊覽車在雨中急駛前往舊稱萺州的荷澤巿,荷澤種植牡丹自明嘉靖朝以來已有400多年歷史,目前可與洛陽齊名呢!我們一直到下午3點15分方才抵達曹州牡丹園,還好雨勢已停,經由高大彩繪牌坊門樓進入園區,只見人潮洶湧,吵雜異常,在每一區塊植栽不同色系的牡丹,還有部分牡丹千姿百態風吹香送,因品種繁多,而有紅、黃、藍、白、綠、紫、粉、複色等色系花朵,雖在花季末期難免有「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感慨,園中以觀光樓為主體建築,中央廣場建立了牡丹仙子乳白塑像及亭閣,還有坐花轎的活動,繞著廣場小半圈吹笙敲鑼,熱鬧非凡。可惜牡丹花期已到末尾,花朵萎糜,失了艷麗,閒逛了40分鐘,已來不及在下午4點前趕到鄒城參觀亞聖孟子的故居了,尤其想觀看孟母斷機處遺址,是失望了。只好前往兗州住上一夜了,明天回到濟南完成未完的行程。一整天奔波在路上,40分鐘觀賞牡丹園,這種行程安排,直教人怒上心頭,怪不得團員中有人大聲抱怨,旅遊品質差太多了。
第四天行程都在濟南市區,早上自兗州北上先抵郊區的「百里黄河風景區」,「母親河」的碑石後面就是濤濤黃河天上來,到了濟南氣勢弱了,水波不興,黃濁水色緩緩東流,似乎馴服多了,站在堤上望前一看,心目中寬廣無比的黃河怎會是好像不及淡水河出海口來得寬,河堤邊黃沙灘地隆起,種有枊樹等,現成了市民烤肉好去處,但望向夾雜厚泥東來的黃河,只剩楊柳垂技相迎了,治河是中國歷代大事,多少河工喪命於此,又有多少災民葬送在它的潰堤肆虐,想想從徐州到濟南的地面上,幾千年來,黃河出海口一再濫流變動,如今安撫了,平靜甘願的從山東出海,也造就了華北大地平安祥和。
離開了黃河景區轉往「千佛山」參觀,可惜導遊未安排乘坐纜車直上古稱歷山的千佛山頂的「興國禪寺」,也沒參觀其後千佛崖上的石佛雕刻。此處開山始於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鑿窟鎸佛像,始稱千佛山,同時建了千佛寺,到了唐朝貞觀年間,重修後改稱興國禪寺,從此香火鼎盛,又因風景秀麗名勝又多,且可一瞻北魏、唐、宋、元、明、清,各朝佛像造像之豐釆。我們在山腳下閒逛,經過「萬佛洞」亦未進入參觀,只看到重門之後巨大佛像矗立平視著遊人,再往前方小山坡而上,只見巨大臥佛披著黃衫沈默的橫躺著,好似千年獨睡不得醒,祝願凡人都祥寧。再往前漫歩,看見了巨大觀音法相尊嚴的立像,因此自購門票進入禮拜「觀音廟」,廟邊飼養孔雀,剛好開屏示愛,廟前巨大觀音立座以及水池中數座佛弟子靜坐禮聽觀音法示,頗為莊嚴慈祥。
回到濟南市區,在環城公園東南隅䕶城河南岸參觀了「黑虎泉」,因泉水水激柱石,聲如虎嘨,加上湧泉旁有一蹲著的黑虎石雕,故名為黑虎泉。該處泉水汩汩水聲,市民提捅接水,好似接攏般的紛紛踏在堤邊提水,據說泉水源於懸崖下洞穴中,從三個石雕虎頭噴入石砌水池,再由池泉北岸瀉入護城河,與周邊山石樹木,樓台亭閣,曲徑拱橋等園林建築相互輝映,池園內高大樹林遮陰,又有水氣襲人,涼爽至極。
「大明湖」,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可說是濟南眾泉匯流,是都市中珍貴的天然湖泊,湖區景色秀麗,梧桐嫩葉初萌,鮮綠誘人,湖邊垂楊處處,濃蔭宜人,花圃繁花似錦,紅槭挺立在青翠柳樹中,色彩搭配柔和,風光景致艷美至極。湖面上畫舫穿行,與岸上亭台樓閣,遠山近水,晴空彩雲融和一色,惜未安排遊湖,少了踏湖迎細雨,夢幻中借傘留情的遐思。漫步湖邊花木間,處處曲徑通幽,溪水映帶,水草叢生,水鳥翔飛,像極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庭院。所以有說大明湖是「四面荷花三面枊,一城山色半城湖」,走了半圈,真有如此寫照。
日落前來到原稱淨池的「五龍潭」,它是被視為龍窟之池,石砌池岸,岸上老樹巨抱,曲徑通幽,池水廣闊水深,元代有人在潭邊建廟,塑五方龍神,而改稱五龍潭。園內有為唐開國名將秦瓊建祠的秦瓊祠,唐初文化氛圍濃厚,進入禮敬,崇拜其與尉遲恭守衛唐皇李世民的忠義情懷,歷千年而令人景仰。潭邊有關帝廟,適有多人燒香禮敬,該也是古蹟名勝吧!
隔天清晨5點半鐘赴濟南城郊的遙墻國際機場,揮別濟南,當然下次再訪時,已有了旅程腹案了,該是欣喜樂遊之旅吧!
2016•04•18•相機記錄,04•29•追記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