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秋之際,艷陽高照,仿如冬來之前所積蓄熱力的餘威,北宜道上,車輛稀少,只有重車偶而呼嘯而過,沿途山林依然茂盛,台灣柳杉林夾道形成樹洞,在上新花園谷地中的“跑馬古道服務中心”—上新花園區的一商店,FL會員二十餘人整裝,準備徒步經“跑馬古道”越嶺到礁溪。
目前分類:旅遊 (333)
- Nov 17 Thu 2011 22:01
跑馬古道旅記
- Nov 04 Fri 2011 21:24
外澳海側沙灘
一.雪隧開通,北宜路上的坪林,北濱道上的幾處景點,似乎被邊緣化了。本次回“礁溪溫泉小屋”,特地走北濱回台北。車到外澳海濱,看到了鵝黃色建築的伯朗咖啡館,順道參觀。一進“外澳服務區海側沙灘”,眼睛為之一亮,原來咖啡館前面即為一大片平整的細沙沙灘。前方海中不遠處龜山島在迷濛濃雲中,好似緩緩移動。但是,仔細一看原來島前機動漁船在風強浪急中展開捕魚作業。本地原本為軍事要地,後來退出軍用成為北濱路上重要遊玩景點之一。站在咖啡館前,東北季風吹拂滿天秋意,涼爽的風徐徐而來,前望海面可謂一望無窮水,水天接連到無涯。看著蒼波萬頃,風起浪翻,層層浪花接續狂往沙灘奔襲,心中只見廣闊的天地,瞬間風雲變化,浪來浪往,或許該嘆昨日春來,今朝花謝,時間飛逝,轉眼間已退休三年多了。佇立灘前,白浪滔天,藍天白雲,腦際間想像了李白的話:「浮雲若夢,為歡幾何?」外澳沙灘,平沙、淺流,沙上腳印,浮現了多少情人的牽伴同行,今日的我,風霜兩鬢如雪,回首來程往事,佳人又在天涯?
- Oct 30 Sun 2011 19:50
走路
一.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懷著放空的心情,閒步走在敦南樟木與櫟樹爭輝的大道邊。雙眼平視前方,熙熙攘攘的人群,總是顯現繁忙的行蹤,車水馬龍的大道,各式動車依序急駛,想來都會區的人總有忙不玩的事情在等待著,期待一件又一件的順遂處理。雖然今年第二季以來,景氣似乎又停滯不進了,若干電子大廠的無薪假或者提前休完今年的假期也默默在進行著。無助的行人總是來去匆匆,只圖在夕陽西下前,完成今日的工作進度。至於明日究將如何,或許只有尾隨大環境的變動再作反應了吧!不過,絕大部分的人們,終究是只能隨波逐流,毫無反抗的忍耐。
- Oct 24 Mon 2011 21:43
秋涼步道漫行—櫻花與觀魚步道
晨曦躍過高樓,陽光激射大地
仲秋來臨,金風送爽
- Oct 24 Mon 2011 21:42
加九寮步道到烏來瀑布健行記
又是細雨點點滴滴,悲秋徒增新愁
一路蜿蜒山道,直抵烏來「紅河谷」雄偉紅橋
- Oct 20 Thu 2011 22:21
「桃花戀休閒農場」甜柿採果樂
二度想上小烏來天空步道
都因為人潮洶湧車輛擁擠而放棄
- Oct 06 Thu 2011 21:39
角板山農家別墅的一天
秋高氣爽正是漫步郊山的好時節
本想赴小烏來天空步道看深谷激流壯昂山勢
- Oct 06 Thu 2011 21:37
內洞森林,信賢步道漫步記
一個偶然的機緣,Banktwo山友會H隊長登門拜訪
聊到出院后的復健情形,其實都在市區公園散步而已
- Aug 27 Sat 2011 12:36
南投鹿谷、星井澤、銀杏森林與遊山茶訪
- Aug 03 Wed 2011 22:32
張學良幽禁故居 — 新竹五峰清泉部落 / 遇見 三毛的家
一.記得小時候,父親從竹東林場回家的時候,曾經說過,經由林場主人的說明,在新竹五峰鄉深山的清泉部落看到張學良將軍與其夫人趙一荻女士挽手在上坪溪(上游即霞喀羅溪)邊散步的情景。有關民國史,似乎父親曾經說過的人物也只及於吳佩孚與張學良兩位將軍,因此對張將軍軟禁在清泉部落的歷史,從那時起即深烙心田,並且亟思有機會應到現場參訪。剛好女兒在先前邀我旅遊內灣,想想距五峰不遠,因此順道參訪也了卻心願。2011年7月23日在內灣午餐後,驅車前往新竹五峰,大約歷經30餘公里的山路直抵清泉部落。山路漫長而曲折,但四周青山盤繞,晴空萬里,朗朗乾坤,大暑正盛,車過桃山隧道方記憶起已經過了五鋒、和平、高峰、桃山等等泰雅族人的部落,直到清泉部落看到河灘平地,一泓清溪,頑石突立,一幢黑瓦檜木日式平房方知張學良幽禁故居已到達了。
- Aug 03 Wed 2011 22:30
內灣山城采風錄
一.出外
「舒緩煩愁若悶的心情,最好遠離城市擺脫既有的環境,尤其是不能自主的牽扯反而阻斷了向陽的人生慾望。我只想逃離、煩厭、熟悉的一切,走向鄉間小路,尋覓野花雜草溪谷頑石,聽山林蟲鳴鳥叫,溪水潺潺,看雲霧飄移,山嵐激浮,就愛雨絲淋灑,喚起我求生的意志,自由自在獨自散佈在夕陽晚風的鄉道,沒有人記得我,沒有任何事牽絆我,…」
- Jun 14 Tue 2011 22:20
緣道觀音廟禮佛記
一.在神佛緣力指引下,位於新北市淡水安子內的「緣道觀音廟」著令禮佛者肅然起敬。2011年5月29日我們趁著艷陽高照的好日子,驅車直抵淡水登輝大道再右轉北新路,順著山道綠樹遮天隨著路標轉入下行山坡小路,依然青翠兩旁,寧靜與祥和中安抵「緣道觀音廟」。
- May 27 Fri 2011 22:09
桃園 日本神社 參觀記
一.日本在佔領台灣之後,於1934年開始在台推行「一街庄一社」的政策,1935年(日本昭和10年)由時任桃園郡守谷義廉呈報新竹知事赤堀鐵吉核准在桃園虎頭山興建「桃園神社」。該神社設計者為春田直信,並於1938年6月落成舉行鎮座式。桃園神社於國府遷台後在1950年改為「桃園縣忠烈祠」。
- May 25 Wed 2011 20:31
滿月圓 國家森林遊樂區健行記
- May 25 Wed 2011 20:29
指南宮(仙公廟)上香記
一.信仰可以安定心靈,激發勇往向上的潛力,同時也能在未可預知的吉凶事情前緩和心情的悸動或徬徨。自懂事以來在父親身教默默薰陶下,我的信仰中心最主要的源頭之一就是台北木柵仙公廟(指南宮)的呂洞賓仙祖。
- May 23 Mon 2011 22:55
大溪 迎富送窮廟 禮敬記
一.「在資本主義社會,窮為原罪」,有人在評論經濟社會發展時,當遇到個人可支配所得持續或平滑下降而使中產階級陷入新貧之際,甚至因大量失業造成貧窮階層比重上升時,總會無情的指責。殊不知在勞方勢弱又勞資不能站在同一水平的立場時,或許只看到國家GNP成長率增長迅速,但貧富差距卻更為擴大。有時就業雖有上升,但平均工資不論金額或成長率反而負成長。尤其對年青一輩進入職場的起薪水準,十年來似乎反而縮減。這種情形在現今的台灣社會是以不容否認的事實狀況存在著。因此年青人、中年失業者,或者多年職場生涯仍不能促使薪資水平真正往上增長者,在無助的情況下,有時不得不尋求「神」的幫助,以撫慰痛苦的心靈,甚至因失望而不願意等待「人」的同情或肯定,以使貨幣所得上升。今日(2011.5.13)有機會在赴大溪洽公時,在大溪鎮瑞安路二段目睹一間道教廟宇,停車場停滿小轎車,在廟宇中則熙熙攘攘的年青參拜者虔誠的祭拜,在好奇心驅使下,停車到廟中參觀並禮拜。廟埕之前,立有神爻石座基座標示「天公祖廟」,原來是已改廟名為「大溪迎富送窮廟」。為方便同好們尋找,理應將路過情形說明:當我們進入大溪鎮後沿著大嵙崁溪(大漢溪)邊之瑞安路直走,過了大漢溪橋(人行吊橋通往大溪和平老街與大溪公園)再直行朝崁津橋而行,過橋後即可遠遠看到天公祖廟了。
- May 17 Tue 2011 22:24
大溪 李騰芳古厝 國家二級古蹟參觀記
五月以降,北部山區滿山飛雪,桐花怒放,直教夏熱暑氣為之雪涼。2011年5月7日因準備當夜寄宿於三峽,遂在大兒子建議下,利用白天時間到大溪訪古探幽。我們由台北南下,國道兩旁山巒好似潑灑了白雪覆蓋在青山綠葉之間,「五月雪」已漸次展現季節的時令美感了。車抵大溪過了大嵙崁溪(大漢溪)後由左方鄉道直抵大溪月眉的李騰芳古厝。
一.進入古厝停車場前道路兩旁新植樹木,挺拔筆直,新春之際枝椏透綠,頓覺春來了!車場四周整理清幽,在綠蔭之下正可消暑,而緊鄰稻田青翠一片直讓人心曠神怡!李騰芳古厝又稱「李金興古厝」係彰顯李騰芳科場得意之喜而建之私人宅邸,其興建於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同治三年(1864年)正式落成,目前被列入國家二級古蹟,並於2004年對外開放參觀。古厝坐西朝東偏南,佔地約一公頃,整體建築以閩南式多護龍的四合院為基礎之宅邸建築,除主建物外,上有內埕、外埕、院牆及半月池,建材則以紅磚、砂岩、土墼砌磚牆為主要材料,黑瓦、白牆與磚紅牆為主。當我們一行由左院門(入口)進入,左邊為古厝前的半月池,在地理方位上除有消防、灌田、養殖等功用外,也有聚財理氣之念意,同時也為外圓內方的風水格局,池面映著樹蔭,遠方山巒層層桐花如白雪似的覆蓋狀如白雲,在烈日下與豔陽爭輝。左院門進入可一睹院牆及右方的右院門,院牆阻隔外埕與半月池,也將前方水田阻隔在古厝之外緣。左院門放置「李騰芳古宅」簡介與慧明法師的「菩提葉畫」發表會邀請卡。取得簡介後按圖索驥一一參觀古宅的建築之美。在外埕上置有四座旗杆座,刻有李騰芳中舉的名次、年代及科別,象徵家族與地方的榮耀。兩對石造雕刻有虎、豹、獅、象與旗、球、戟、磬旗杆台座,插旗代表仕紳與官宦之家。在外埕北方即旗杆座的右方另有一獨立院落,相傳為李騰芳昔日讀書之處,門楣橫批「奎璧聯輝」,書房外有磚造圍牆,自成一區,顯示寧靜致遠的讀書所在。
- May 10 Tue 2011 22:23
桃園 觀音 向陽農場 - 遮陽傘下的沉思
一.好久以來,沒有一個人獨自坐在大石上或草坪地仰望天空或者平視水塘的倒影深深的思索一些問題了。這種經驗,其實對澄清思緒極有幫助。
- May 04 Wed 2011 21:03
台北 齊東街 日式宿舍 建築群旅記
一、近日來已屆初夏天氣轉為炎熱,日照耀眼,為了活絡筋骨在妻與家人建議下走訪位於台北市齊東街日式宿舍建築群。2011.4.24我們由金山南路忠孝東路交會處,右拐進入「齊東老街」,該地為日據時期日本高等官員幸町宿舍區。在清朝之時稱為「米道」,目前仍有獨特社區小舖以及頗富生活紋理的和風人文建築景觀。